找到相关内容32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净空法师法语类编(一)[刘承符居士辑]

    佛菩萨会自动来加被的。   △ 学佛,菩提心太重要了!下品下生,生凡圣同居土,也要发菩提心。西方是大乘人的境界,不是二乘人的境界,所以学佛必须是大乘法器。牺牲自己为了利益一切众生,受苦受难也情愿。...,重则道心全退,大乘学人不能片刻离开菩提心。道者不可须臾离也,修道与求学一样,不进则退。佛说忘失菩提心而修诸善事,魔所摄持,故无菩提心而修善事即是魔。魔非青面獠牙、三头六臂之谓,凡是被烦恼障碍所摄即谓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菩萨行|净空|修行|六度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4/0000006631.html
  • 《菩提道灯难处释》探微

    士”之说已普遍流传于部派佛教学者与大乘瑜伽师之间。阿底峡只不过是引用此说,强调唯独上士才是大乘法器,才是《菩提道灯》最主要的开示对象而已。   五、《难处释》的特色   (一)强调大乘归依   一般...与《摄抉择分》,非阿底峡首创。   4、《难处释》有下列六项特色:   (1)在一般归依的基础上,强调不共的大乘归依。   (2)在菩萨戒方面,以无著的《戒品》为主,以寂天的《学处集要》为辅。在持戒...

    陈玉蛟(释如石)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34242442.html
  • 禅宗六变(四)

    若履平地,回顾曰:“渡来!渡来!”师曰:“咄!这自了汉,吾早知当斫汝胫。”其僧叹曰:“真大乘法器,我所不及。”言讫不见。[《五灯会元》卷4,黄檗希运禅师。]   希运的法脉上溯为怀海──道一──怀让──...师利说般若经》、《大乘起信论》和《坛经》中对“一行三昧”一脉相承的理解,也正是南禅精神的核心所在!   “平常心是道”命题一旦提出,南禅轻定宗风再也不单纯归结为反对坐禅了,而是概括了南禅在成佛问题上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70243739.html
  • 郑石岩著:禅语空人心(3)

    痛苦万分,有如火狱冰牢,所以叫地狱。   反之,自心清净,般若光生,慈航普度,喜悦自在。过实现的人生,就是菩萨,也是大乘法器。人的精神依自己的存心而发展,由精神生活之提升而参入一真法界,这就是内在...天台山国清寺,有一位高僧,他是丰干禅师捡回来的,所以名字就叫拾得。他很自在,很逍遥,不落境转,直参大乘。但总是做一些打扫或粗重的工作,常常在别人吃过饭后,才在厨房找些剩菜吃。有一天来国清寺念戒的信众(...

    郑石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2548221.html
  • 巴壶天著:禅宗的思想(1)

    师指笠植杖而止。僧窔衣蹑波,若履平地,回顾曰:“渡来渡来。”师曰:“咄!这自了汉,吾早知,当砍汝胫。”僧叹曰:“真大乘法器。”(五灯会元)  有了渡水能力,只管自渡,不去渡人,这不过是个自了汉。澈底见性...而言;无是代表出世法,就体而言。谈佛法者,每偏于无的顼。僧人离群索居,专修出世法。沉空滞寂,虽非大乘法器,尚无大咎。若在家居士,生活在一切皆有环境中,即不能舍弃世法,逃避做人的责任。藏师之言:足救斯弊。...

    巴壶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3450103.html
  • 印顺法师三乘共法与宗喀巴大师中士道的比较研究

    以下,至‘彼是上士夫’之间的颂文,开示‘大乘法器和非法器’,并附带说明下士和中士。”[22]所以《广论》的下士道与中士道的具体内容可以说完全出自宗喀巴大师的增补。   《广论》将修学菩提道的次第分成...》)与《菩提道次第略论》(《广论》的精要本)。两位祖师都选择中观学说作为中心思想,《成佛之道》的核心内容是五乘共法、三乘共法与大乘不共法,《广论》则为下士道、中士道与上士道,所述的义理有其共通之处,...

    黄国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0751764.html
  • 佛教对于人类的永恒价值 ——佛教(佛经)价值内涵之探讨

    平地。回顾曰:渡来!渡来!师曰:咄!这自了汉,吾早知,当斫汝胫。其僧叹曰:真大乘法器,我所不及!言讫不见。”   佛教的根本教义,也是宇宙的根本法则,是诸行无常、诸法无我、涅槃寂静。佛教修行有成就者,...一体不二的。因此,佛教在强调出世的同时,也很重视入世的修行。大乘佛教的菩萨精神,将出世和入世完全融汇,主张于世间出世间。对此,佛教中的有关论述甚多。如,《华严经?十行品》云:“不舍佛住,不违世法。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22454379.html
  • 三自性中的染净因果观

    殊胜愿行,殊胜智果,是故显彼体大故说也。”又《摄论》云:“于声闻乘曾不见说,唯大乘中处处见说。”《摄论疏》析之曰:“故知大乘体大,异于二乘。”(P4)由此可知,若非大乘法器,若非发大乘菩提心,若非发愿...学中观,或有人因自身因缘与唯识较厚,或不服前者之说,即舍中观而向唯识。若以大乘普度成佛心法较计,此二者皆堕一边,暂时非大乘圆满法器。如果真实步入大乘菩萨中正之道,非生普遍平等信,及最终圆满取证愿不可。...

    圆礼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14355979.html
  • 云山法会录

    未畅本怀。至此觌面拈出。全体现前。唯上根利智。顿见顿证。始堪领荷。迦叶传二祖阿难。阿难传三祖商那和修。三祖传四祖优波鞠多。乃至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。见我东土有大乘法器。乃特航海而来。是为东土初祖。...分别说三。所谓为声闻乘说四谛法。为缘觉乘说十二因缘法。为权乘菩萨说事六度。至方等。则为诸菩萨广说大乘诸经。以诱引小乘。入于大乘。又以般若多方淘汰。荡其法执。直至法华会上。开权显实。会三归一。所谓十方佛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20556292.html
  • 禅境与诗情(1)

    从生到死只是这个,回头转脑作么?”师言下大悟。 《指月录》卷九  五泄舍马祖就石头,并非因为后者胜于前者。石头为一派宗师,神目如电,一见五泄,便知为大乘法器,因缘成熟,可以人道,至于如何接引五泄,自己...

    李杏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5064012.html